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35章

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

其实私心里他对于“优免田赋一千二百亩”,更为心动:“这可是要发了啊,一千二百亩能超过陆舅爷了吧?搏一搏单车便摩托。成为举人老爷,兼本县第一大地主!”

最后,谢老秀才不免说起贡院中种种不便:

“首先便是候考入场。现场考生众多,摩肩接踵,稍有不慎,恐被踩踏受伤。因此须得注意安全,远离人群密集之处。

其次是连考三场,一直困在小小号房中实在难挨。若是不幸号房漏雨漏风,或是临近粪号茅厕,更是苦不堪言。”

说罢谢老秀才不住摇头叹气,想必是回忆起当年惨痛经历。谢凡见祖父表情痛苦,面色难看。虽然万分好奇,也不好去揭祖父伤疤。

谢凡听完对谢老秀才一番肺腑之言,由衷钦佩感激。保证一定按照祖父所划重点学习备考。又暗暗嘲笑自己前次备考过分自信:“得亏上次中介皇上没了,不然我参加也是去陪跑,当分母。”

都不容易

谢老秀才将平生科举心得,毫无保留传授予谢凡。一席话间,便是老人一生年华,小小号房,从少年到白头。祖孙两人相谈甚欢,约定来年考前,谢老秀才再考教一番谢凡学问。

谢凡带着祖父谢老秀才毕生心得,回到南京城中。仍旧借住张家,专心备考。经祖父指点,谢凡再读《乡试录》,只觉温故而知新。之前虽也觉得其中文章锦绣,此时更觉文章妙处,句句入理,字字扣题。

谢凡越发感慨:“难怪前次备考祖父不曾与我说这些,反而安慰我考不中也没事儿。当年我基础没打牢,根本算不上懂科举。”

又将岳父周老爷所赠手札细细翻阅。不同于谢老秀才专注乡试题目,周老爷更重考场经验。其中强调号房窄小,也无甚家具陈设。乡试九天七夜,考生答题食宿全在号舍。晚上休息须得小心落枕,又要防风保暖。白日里答题更一定保持试卷整洁干净,否则必将落榜。

谢凡深感科举不易,除去题目本身,更多了诸般艰难苦楚。合上手札,谢凡不由得感叹:“哎,可真不容易,难怪祖父、周先生还有李宁的祖父,年纪大了就放弃了科举。考一场乡试,无论中不中举,都得脱层皮。岁数大了真吃不消。

还得趁着年轻力壮身体好去参加科举。如果岁数大了还考不上,我就不强求了。干脆跟着张世贤做生意吧,我算算帐应该也行。这个考法,考多了容易短命。”

虽然谢凡心里找了好退路,行为上却并未懈怠。依旧宵衣旰食,日夜苦读。

时光飞逝,转眼便至年末。过年照例须回溧水家中。临走前谢凡思忖自己久在小院里借住,对张家多有麻烦。如今张家已是张世贤管事,便请他到同庆楼一聚,也是提前拜年之意。

张世贤身为绸缎铺大掌柜,整日里忙于生意,年关在即更是忙于算账盘货。谢凡再三邀请,他才百忙中抽身赴宴。临走前张大掌柜还特意交待店里伙计们,务必用心做事,不可偷奸耍滑。又留下贴身小厮代为监督盯梢,方才起身随着谢凡出门。

谢凡因为准备回家过年,打算今日饱餐一顿,次日启程回家。所以将福顺留在院中收拾行李。福顺本不乐意,谢凡承诺带回酥皮馅饼作为补偿,方才答应。

谢凡、张世贤携手前往同庆楼。两人多年朋友,又无外人,也不讲究虚礼。落座之后,照例点上水晶烧膀蹄、香酥鲫鱼、盐水鸭等两人心爱的大鱼大肉。

席间闲谈,谢凡问起近来生意如何。本是闲聊,顺便恭喜张世贤成为掌柜。却见张世贤本来圆润喜庆的脸庞露出愁容。开始对着谢凡大吐苦水。

本来张家生意已颇为红火。可商人求财,不免为了利润,做些犯禁擦边之事。前月张家贩了大批上等生丝绸缎,联合几家商户承包了一艘海船,悄悄由宁波港出海,贩卖至东洋。

本来丝绸质轻价高,走私出口,一本万利。可惜此次货船不幸被倭寇洗劫,损失惨重,血本无归。因为海禁为朝廷国策,倭寇又来无影去无踪。连同张家在内,商家们自知理亏,求告无门,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。

此番损失巨大,只怕张家全年盈利都无法抵消。若是资金流水一旦断掉,张家多年商誉受损,恐有破产之虞。因此张胖子连日来都忙于盘点清账。别人欠自家的,力求年前收回。自家欠别人的,务必年后再还。只盼顺利度过年关。

谢凡虽然不懂经商,也知道做生意自然有赚就有赔,总不能“只见贼吃肉,不见贼挨打”。他本想问问张家损失了多少银两,自己或许能协助一二。

可转念一想,张家家大业大,尚且需要拆东墙,补西墙。可见此次损失惨痛,金额巨大。自己这一点微末积蓄,无疑于杯水车薪,还是不提也罢。只好陪着好友叹气感慨。

张世贤说到惆怅之处,便招呼店伙计上了一壶酒来喝。谢凡见他实在苦闷,也陪喝了几盏,也许能借酒消愁。

可惜此番却是“酒入愁肠愁更愁”。张世贤越喝越难过,酒水招呼伙计上了一壶又一壶,饮水似的都喝下了肚。谢凡拦也拦不住。最后更是“酒入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